課程管理
1) 選課程序及管理辦法
大一體育必修課采取互聯網選課辦法,學生填寫選課表,學生每人可在限定的課時🗺、項目範圍內按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選擇3個項目,由計算機隨機編班,每班人數為25–30人, 少於15人原則上不開班。由教務處對學生選課結果進行數據處理,最後每位同學核定1個上課項目;體育必選課和選修課實行“三自主”選課模式,“學生任選教師、任選上課內容、任選上課時間”🖖,管理系統為教務課程管理系統。學生選課後需按學校教學管理規定準時上課👩👩👦👦👻,嚴格執行考勤製度。開課2周內可辦理調班、改項⏸🗞。中途不再辦理調改手續。
大二學生每學期通過互聯網在教務處課程管理系統中在指定時間內進行選課。選課時間👐🏻:每學期前兩周;體育課調整、成績登錄和相關管理均在教務處進行🥡。管理原則和辦法均同大一必修課。
2)考核
根據各教學專項特點🦹🏼♀️,製訂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由任課教師安排學期中的階段性考核和進行學期末的總結性考核。評價中應當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
考核方法👶👎🏻:必修課和必選課考核內容包括理論(20分)、專項技能(40分)、身體素質(40分)、。公共選修課考核內容為專項技能(60分)、課堂表現與進步幅度(40分)。其中身體素質測試項目包括💁🏿♂️:男生測試1000米👆🏽、立定跳遠🥿🍐、實心球、50米;女生測試800米、立定跳遠🏚、仰臥起坐、50米👁🗨。
1. 體育課程成績考核以百分製進行登錄。
2. 教師在每學期期末計算學生成績,並通過互聯網登錄學生成績🔵。
附👩🏼🦰:身體素質測驗評分標準(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開始實行)
身體素質評分標準(男生)
得分 |
10分 |
9分 |
8分 |
7分 |
6分 |
5分 |
4分 |
3分 |
2分 |
1分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
1000米(分/秒) |
3:27 |
3:39 |
3:51 |
4:10 |
4:33 |
4:40 |
4:47 |
4:54 |
5:01 |
5:08 |
立定跳遠(米) |
2.66 |
2.58 |
2.46 |
2.32 |
2.14 |
2.12 |
2.09 |
2.06 |
2.03 |
1.99 |
實心球(米) |
15.7 |
11.5 |
10.3 |
9.0 |
7.5 |
7.3 |
7.0 |
6.7 |
6.2 |
5.8 |
50米(秒) |
6.7 |
6.9 |
7.1 |
8.1 |
9.1 |
9.3 |
9.5 |
9.7 |
9.9 |
10.1 |
身體素質評分標準(女生)
得分 |
10分 |
9分 |
8分 |
7分 |
6分 |
5分 |
4分 |
3分 |
2分 |
1分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成績 | |
800米(分/秒) |
3:24 |
3:38 |
3:52 |
4:06 |
4:23 |
4:30 |
4:37 |
4:44 |
4:51 |
5:00 |
立定跳遠(米) |
2.07 |
1.99 |
1.87 |
1.74 |
1.58 |
1.56 |
1.53 |
1.50 |
1.46 |
1.42 |
仰臥起坐(次) |
52 |
45 |
41 |
36 |
28 |
27 |
26 |
25 |
23 |
21 |
50米(秒) |
7.5 |
7.7 |
8.3 |
9.3 |
10.3 |
10.5 |
10.7 |
10.9 |
11.1 |
11.3 |
註:
1﹑四項身體素質在體育課總成績中占40%,即40分;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測試不及格,體育課總成績不及格。
2、立定跳遠測試要求:平地測試,不用沙坑👩🌾,不得蹬邊。按田徑規則要求丈量。
3、仰臥起坐測試要求:雙手抱頭⚁,屈膝90度,下落雙肩觸地🙅🏽♂️,起身肘部觸及或超過膝部🥳。1分鐘計數👨🏿🍳,不符合要求的動作不計數。
4🦸🏽、實心球測試要求🌍:站在起擲線後,兩腳前後或左右開立,身體面對投擲方向🥭,雙手舉球至頭上方稍後仰,原地用力把球投向前方擲出。當球出手的同時後腳可向前邁出一步,但不得踩線🎰。每人擲三次,記錄最好成績🪖。以米為單位,取一位小數👨👩👧👦。